大手拉小手 暖心助学梦
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普兰县教育系统坚持以学生为导向,扎实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深入学生中、家长中去,积极打通义务教育“最后一公里”,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实际效果。
上门劝学
教育的伟大是让人们从无知走向睿智,从幼稚走向成熟。眼下又是一年毕业季,“劝学”又该是教育系统里每位教育工作者必做的事情了。
普兰县复杂的地理环境,多半学生的家庭都以放牧为生,草场的分散、气候的无常,加大了教育工作者劝学的难度。“有时路很难走,再加上雨季或雪季,我们只能徒步去。”某位教育工作者说道。
学生的教育除了学校,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起着很大的作用,如何说服家长就成了头等大事。“孩子要是去上学了,家里的羊和牛就没人放了。再说了,你们能保证我家孩子就一定能考上好学校吗?你们能保证我家孩子以后能找到好工作吗?”家长们总是会以各种理由来拒绝孩子去上学。每每这样,教育工作者也没有泄气,仍苦口婆心地说道: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辈子都是放牧的吗?你也想让孩子考上好的学校,以后找到好的工作,但是不读书只能一辈子与牛、羊打交道,就算出去打工也是文盲、‘睁眼瞎’。”
为了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,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,教育局局长边巴顿珠总是与各校的校长叮嘱道:老师们要主动靠近学生、走进学生的家中,与那些父母面对面地进行沟通,将党关于教育的好政策说给他们听。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动态,给予寄宿的学生们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,这样,孩子的父母们也会放心将孩子交给我们。
暖心助学
可知否,在西藏大山深处有一群渴望知识、热爱学习的孩子,他们虽贫困但是仍坚守着自己的梦想。当别的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时已是满心欢喜,但是却有那么一群孩子因为家庭、学费等原因陷入窘迫状态,普兰县多油村13岁的普布卓玛就是其中一位。
本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一切。普布卓玛的父母常年也不在身边,本有一位哥哥却也无所事事、无固定的生活来源。在学校里她是老师眼里听话、懂事、好学的学生,在家里她却是勤劳、勇敢的孙女。“这个孩子真是懂事,学习好、家里的活做的也很好,她的哥哥帮不上什么忙,所以她既要念书也要做家务。”邻里对普布卓玛赞不绝口。此次普布卓玛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共康学校,让她更加坚定付出就有回报。
在普布卓玛因为学费不够的事情而犯愁的时候,身任普兰县副县长、教育系统分管县级领导的任磊同志带头组织普兰县教育工作者,为普布卓玛捐赠了学费6600元,并将这一切交至她的手上。
“此次捐赠的学费并不多,但是并不影响你去上海求学,你一定要好好读书,有问题、有困难直接给我们打电话,现在党的政策好,你的求学路就不会走的那么困难。”教(体)育局局长边巴顿珠宽慰道。
爱心需要传承,爱心需要接力,爱心需要奉献。洒下的是点滴温情,成就的却是高尚人生。普布卓玛事件并不是个例,对于诸如此类的情况,普兰县教(体)育局也在积极号召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捐赠行列中,一起为贫困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。
“每个孩子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,应该平等的沐浴知识的阳光、享受文明的陶冶。我们的教育不仅仅应该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播,更多的是解决他们内心的不安与困惑。我们的一个小小实际行动就能够给予他们一个走向光明的机会。”普兰县教(体)育局副局长吾金次仁说道,“现在党的教育政策越来越好了,让这些求学的孩子无后顾之忧。我们在帮扶的时候也会大力宣传党的好政策,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,坚定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的决心。”
像是“捧出一颗心来、不带半根草去”的无私精神,亦或是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的奉献精神,普兰县教育学者也定将围绕教育报国守初心、立德树人担使命的要求,确保每名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平等的享受知识的机会,让党的恩情照耀在每位学生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