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图为多油村党支部书记达瓦次仁。

图为达瓦次仁带领施工人员为次仁卓嘎的新房加高房子地基,搭建暖廊。
本网消息 西藏阿里地区有一个多油村,规模在当地算是比较大的村子,距离普兰县城只有5公里,离中尼边境仅有20公里,平均海拔3900米,属于半农半牧区,全村211户,1005人。
来到多油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:“村内道路全部硬化了,村道两旁种上了植被,村民住上‘小洋房’了,晚上新路灯开始亮了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了”这些变化无异于来自党和国家的特殊恩惠,同时还得感谢多油村党支部书记达瓦次仁这些年一心为民、悉心毕力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提起达瓦次仁,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的称道:“达瓦次仁,是一位有理想、有抱负、能力强、形象佳的优秀共产党员,他一心为民,为我们做了很多事,带领我们走出困境,踏上小康之路”。
“现在我们都能住上干净、舒适的房屋了,看病能报销,修房有补助,用水用电都很方便,日子越过越红火了,达瓦书记一有空闲,就到困难群众家中,拉拉家常,在聊天谈心中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,让我们树立起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”。切来组党小组组长米玛次仁说。
现年52岁的达瓦次仁,想的更多地就是多油村1000余村民的经济、稳定、发展、生态保护等问题。“把经济搞上去,才能引导农牧民群众真正实现脱贫,才能不辜负农牧民群众的期待与厚望,2016年以前多油村有51户贫困户200余人,在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大力支持下和村党支部近几年来的努力下,2016年实现脱贫7户31人,2017年实现脱贫24户86人,2018年实现脱贫4户12人”达瓦次仁说。
借助党和国家特殊恩情的暖风,多油村党支部、村委会在普兰镇下派干部多油村第一书记拉巴普赤的全力协助下,以党建促脱贫,强化发展理念,理清发展思路,发挥以点带面、以面带全、全面推进的导向引领作用,借助深化农牧区改革的机遇,已组建的农牧民施工队、砂石料场、预制厂3个专业合作社,整合成“幸福兴巴”有限公司,不仅扩大了规模,统筹了管理,同时还解决了180余人的就业问题,为多油村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“虽然多油村与全国一道,在脱贫致富路上有条不紊的发展着,现在多油村村民都住上了明亮宽敞的房子,实现了‘两不愁’、‘三保障’,但是全村还有1户2人仍在贫困线以下,我最放心不下就是58岁的次仁卓嘎一家,她是我们村最贫困的一户,也是唯一未脱贫的一户。20年前的离婚,使她患有中度精神疾病,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,生活无所依靠,每天的餐饮均有其亲戚提供,她的孩子在外打工,一月2500元的收入,没有能力赡养母亲”。达瓦次仁边说边往次仁卓嘎家走去。
村道一旁涂有白色墙漆的土坯房,正是次仁卓嘎的家,达瓦次仁说:“在2014年—2015年多油村新建5套易地搬迁安置房,新建那会我特向普兰镇打报告,为次仁卓嘎申请了1套住房,那时盖的房子都是土坯房,她犯病后,用十字镐等工具把房子挖了,后来她又把翻新后的房子给烧了,今年我再次向普兰镇打报告,为次仁卓玛申请边境小康村建设用房,因她家只有两人,没能达到申请要求”说到这,达瓦次仁看向了次仁卓嘎。
达瓦次仁,在面对问题时,没有表现出来畏难的表现,而是更多是想尽办法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,他多次与村两委会、全村8个党小组组长、1个学校党小组及三个合作社负责人研究讨论盖房事宜,经反复研究,决定筹措资金和力量为次仁卓嘎新建住房。
“那时,本来想拿出她攒下的国家政策补贴资金5万元,用于新建房子,又怕她生病时没有医疗费用,我特向普兰镇申请了12000元的建设资金,同时号召全村9个党小组86名党员干部捐款捐物,每天轮流去施工,在党员的带头下,村民也积极踊跃加入其中,像拉文组的欧珠多吉捐献了钢筋,切来组的巴桑罗布捐献了门窗和运输服务等,除了免费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,还筹措资金20000余元,就这样开始了为期196天的建设任务”达瓦次仁说道。
在离次仁卓嘎现住房子的不远处,有一处带有小院子的住房,这就是次仁卓嘎的新房子。这是一套50余平米的钢筋水泥房,悉心的达瓦次仁,还特意让施工人员为新房搭建了暖廊,特意加高房子地基,宽大的窗户,映入了温暖的阳光。
在问其遇到的困难时,达瓦次仁微笑着说道:“困难肯定是有的,但是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的,如今,次仁卓嘎已搬入了她的新家,这一切都是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,在学习和践行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、“四讲四爱”实践活动的熏陶下,让我们党员干部树立起了正确的导向,让我们党员干部能时刻心系群众,一心为民”。
就是这样一位扎根在高原上,深处平凡岗位上的普通村支书,达瓦次仁同志用真心扶真贫,用真情扶真困获得了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,他的帮扶责任心和使命感弥足珍贵,他是多油村帮扶人的表率,更是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。